产品分类

f欧宝体育最新登录平台

公司地址:浙江海宁市长安镇工业园区3号

联系电话:0573-87408588 87406688

传真号码:0573-87408688

电子邮箱:fsd@www.nr-w.com

网站地址:http//www.nr-w.com

雅扇丨王克 · 书画双修 清新脱俗

  笔名墨林,1985年出生于山东滕州,自幼随舅父岳石先生习画;2019年研修于荣宝斋画院临摹创作班,202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张羽翔书法工作室学习。2023年入北京荣宝斋画院赵少俨主题花鸟创作工作室。先后师从于 霍春阳、郭石夫、赵少俨、丁学军、邓仁超、籍洪达、巨建伟诸位老师。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。

  素人画家,一般指没有经过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,凭兴趣、努力或自己特殊经历而成为画家的人。王克(又名墨林)就属于这一类型。他八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山东古城滕州,从没经历过正规的美术院校教育,正式学习中国画也不过四、五年的时间,算是个彻彻底底的素人。几年前,他初学中国画时就与我相识,对其作品印象不深。不久前我看到他的书画,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,进步之快超乎想像。

  王克现在的作品,有两类让人印象非常深刻。第一类是花鸟,结合宋代院体的工丽和清代常州派的淡雅,颇具古意;第二类是书法,学自晋人小楷,多以钟繇的古拙为宗。二者结合,画面活泼不失稳健,清新不失沉厚,感受相当独特。这些作品风格面貌,且不说整体水平如何,作为一个起步如此晚的画家,他的水准提升幅度是相当大的。

  当今中国,从事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慢慢的变多,其中有许多人功夫下了不少,水准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层次中,总觉得再努力也难有突破,很多画家对此非常困惑。王克这种迅速而长足的进步就很可以让我们关注、思考与借鉴。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前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经验,是经过千百年历练总结而来,尤其值得后人借鉴;同时还有很多时代或其他问题导致的弊端与教训,后人要尽量规避。我看王克的生活和学艺经历,很多无意中竟符合了上述经验,避开了教训。

  王克没上过正规的美术院校,也就不存在当代中国画家常见的“素描陷阱”和“写生状态”两大问题。20世纪以来,特别是50年代以来,主流中国画教育走的是西画改造国画的道路。素描、写生代替了临摹、诗文成为中国画的基本功,并且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入学标准。这种改造对中国画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:在体制院校学习中国画,学生都受教于重素描轻临摹的教学体系,作品面貌近于西画而和传统绘画渐行渐远。所谓“素描陷阱”,就是由于画家长期运用素描的工具材料与造型方法,有朝一日想从新学临摹,近于固化的西画造型习惯和材料习惯会形成严重干扰,反倒不如从未上过院校的人学得快。所谓“写生状态”,指很多从院校毕业的中国画家,离开真实的描绘对象(包括照片)很难靠想像和经验独立描绘,而依靠不断临摹成长起来的画家,熟悉对象的程式性表达,在这方面会驾轻就熟。学画的人好似一张纸,空白时可以随意挥毫,画上什么就是什么,相对容易,但是画完之后再想抹掉重画就太难了,这也就是很多学院出身的画家在传统临摹上进步慢的原因之一。

  传统绘画学习中,经常讲的一句话是“路子正”。什么是路子?就是学习的道路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在浩如烟海的前人作品中,谁可学谁不可学,从哪一家开始学,配合什么去学,甚至从哪里画起等等都是有讲究的,不是随意的,更不是凭画家个人兴趣好恶去选择的。很多画家功夫下了不少,进展却不大,很可能一开始就走上弯路,费力却没有成效,这是所谓的“路不正”。在中国画教育全面西化的今天,这样的一种情况十分常见。如何避免方向性的错误,是当今学习传统中国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。我们讲学画要走正路走直路,才能大步前进。王克入门师从赵少俨、邓仁超两位中青年精锐,他们都是圈中公认走传统正路的画家。赵少俨多取法北宋院体至元代文人花鸟,邓仁超则专攻从杨无咎到恽南田诸没骨流派并有所发扬,他们的风格都归于典雅中正一路,很适合学习。加之赵、邓二人教学中不遗余力、尽心为之,王克有缘和这两位画家学习,幸运且收获颇丰。

  传统书画教育中,一般而言书法学习要早于绘画,尤其是元代文人绘画兴起以后,书法更成为绘画学习的基础。临摹法书的过程中,学习者不仅能加深对汉字结构的认识,而且对笔性、笔线、墨性、墨色等书画的基本要素也会有阶梯性的体悟。实践证明,有书法基础的人学习中国画进步速度明显优于没有基础的。王克学画晚,学书法却相当早,少年时在家人监督下临帖多年,青年时他慢慢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,写过智永《千字文》和《集王圣教序》,篆隶写过《峄山碑》《曹全碑》《礼器碑》,正式写小楷是这两三年,一直把着《宣示表》不断临习揣摩。众所周之,小楷在各书体中相对难学,需要相当的功底,尤其是钟繇这一路,由隶而楷的过渡阶段,生拙朴厚。王克的小楷整饬圆转,气息古拙,虽来自钟氏小楷,却已显独立面貌,有出脱之势。王克的书法水准在现阶段高于绘画,是不争的事实。细看他的学书经历,除了本人的才情和勤奋之外,还有几点也格外值得关注。

  儿童启蒙时期的严格要求,对艺术家是很重要的。王克在少年时代,父母强制要求他临习《兰亭序》。作为琅琊王氏的后人,也许在家族的血脉传承中就带着书法情怀。在民间传统文化中,如音乐或舞蹈的学习是讲究童子功的,书法虽不象上述门类把它看得那么重,但也是讲这个的。童年时期强化的、非自主的正规训练,确实对未来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好处。人在年少时很难真正读懂看懂什么,但是反复的强化练习会加深思想和肌肉记忆,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成分而受益终生。好比私塾,对年龄小的孩子不要求对经典有多少理解,只要求对文章能记到烂熟,本质上是一种因龄施教的高级教育方法,实际证明很适合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。年纪小理解力弱而记忆力强,利用最近一段时间把好东西先装进去,随年纪增长,自然会理解到精典的层层深意。无论古今,很多有成就的人对儿时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,大多心怀感激。王克说起小时候在家中写字,伙伴们来找他玩时,总被父母以练书法为由拒之门外。现今他的书法成绩斐然,真是要感恩当年父母的严格。

  其次,王克临过多种帖。古人学书画有“遍临诸家”的说法,这种多样化的选择其实是有前提的,并非有人理解的想学什么就学什么,喜欢什么就学什么。纯粹个人的感觉和爱好在学艺初期很可能是幼稚的、不成熟的,这一阶段最该确立的是法度和规则。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共性,好的个性都不是求来的,而基于共性的、自然流露的个性才更有价值。所谓的遍临诸帖,实质是指在公认适合临习的、具备法度规则的作品中,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作出多样化选择。如果背离上述原则,随心所选,很容易走入弯道甚至是邪道。有些书法爱好者临帖多年却越写越偏,风格怪异,大多都是这个原因。王克对帖的选择,恰恰都是中正且适于学习的,如《多宝塔》、《千字文》(智永)、《兰亭序》《曹全碑》《礼器碑》等等,虽然风格各异,但都是历来公认能确立法度的精品。这种基于共性规则的多样化选择才是稳健的,有成效的,王克的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。

  还有,王克除临帖外,还经常读帖,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。这里说的“读”,不单指对碑文意思的理解,还指对字形、用笔、结构及气韵的观察与体会。这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一个步骤,临帖者往往容易忽略。多临固然重要,但不假思索、没有分析和体会的临摹并不值得推荐。书法是一个人能力、才情和悟性的综合体现,读帖是和古人无声、意会的交流,那些看不到摸不着但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到的东西,唯有通过这一种方式才能把握,并且会随着观者技能、学识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,这是提升临摹乃至创作水平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
  一百多年以来,随着西学东渐,民间传统文化不断被破坏。主流中国画教育早已走上背离传统之路,千百年来总结的学习经验被抛弃,使得许多有天分有才能的中国画家,不但没能受益于院校,反而被体制教育所困,让人感觉悲哀且无奈。王克的学习经历,无论是不是出于主动的选择,却躲开了这种时代造成的流弊,而且在关键风格的选择上,很幸运的没走弯路,并且遇到好老师。再加之个人的才华与努力,方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进步。当然,并不是说他的作品达到了多高层次,其进步虽然可喜,但在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,如整体画面的谐调、用笔的精到、字与画的深度契合以及个人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等等。我相信,传统书画的学习道路,只要一开始走直走正,以后会慢慢的宽,慢慢的变好。

上一篇:网络媒体教程:人物素描 下一篇:绘图程序《Sketch 360》